仲伟鉴等比较了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与天然虫草中的无机元素含量,共检测出28种无机元素,其中钙、钾、镁、锌、镍、硼和锶等7种元素在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的含量高于天然虫草,其他组分含量的分布趋势与天然虫草基本一致。
2013年Le等研究了小鼠模型中尿苷稳态的破坏与肝嘧啶代谢与脂质积累的关系。饮食核苷酸刺激体液对T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反应,并提高总抗体水平。
添加后与核苷酸和硫代谢及铁获得有关的转录物增加,而共因子和维生素的生物合成减少。6、核苷酸营养与婴儿健康1998年Boza讨论了膳食核苷酸对婴儿的小肠(成熟和恢复)和肠道菌群、脂质和肝脏代谢以及免疫系统的可能有益影响。1996年Chen等通过小鼠模型试验发现,内源性核苷酸供应不足可能是衰老导致记忆不足或遗传性记忆不足的原因之一,通过饮食添加核苷和核苷酸可以改善以上原因引起的记忆力下降。以下分别就核酸对于一些组织器官或细胞的功能作用等进行简单介绍。在产生Th2偏多的BALB/cJ小鼠中,饮食核苷酸仅增加小鼠对Ova的Thl应答。
1998年McCauley在一篇有关肠细胞核苷酸合成的综述中提到,核苷酸在肠道发育、成熟和修复过程中对肠细胞尤为重要。这比利用肝脏等器官合成的核苷酸效率更高,也更为合理。其中总磷断面超标率为14.3%,其余3项指标超标率均为28.6%。
3.2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通过对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可以分析出各断面的污染程度,并通过各断面之间综合污染指数的比较,可以判断出河系中污染相对严重的断面或河段。符合Ⅰ~Ⅱ类水质可评价为优,Ⅲ类水质可评价为良好,Ⅳ类水质评价为轻度污染,Ⅴ类水质评价为中度污染,劣于Ⅴ类水质评价为重度污染。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节能与环保.2020,(10)》,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氟化物,污染分担率分别为9.0%、15.6%、8.0%、12.0%。
n指参与评价的污染物项数。2水质监测结果概述2019年某河流全年监测结果表明:该河流14个监测断面中,符合Ⅰ~Ⅲ类水质的断面占71.4%,Ⅳ类水质断面21.4%,Ⅴ类水质断面占7.2%,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所以,对该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时,仅对氨氮、COD、总磷、氟化物4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即可。且评价时段内,地表水断面水质为优或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指标。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24项,以及流量和电导率。)3.3.2污染分担率评价结果经对该河流全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所监测的21项污染指标中除氨氮、COD、总磷、氟化物有超地表水Ⅲ类标准外,其余17项指标均无超标现象,从而所以可以得出:该河流的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COD、总磷、氟化物。
3.4主要污染物评价3.4.1断面主要污染物评价方法根据地表水评价技术规范,对某地表水断面进行评价时,如果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污染物污染分担率分布详情见图1所示。3.4.2主要污染物评价结果该河流14个监测断面中,超Ⅲ类标准的且排前3名的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分别为:氨氮0.45mg/L、化学需氧量16mg/L、总磷0.08mg/L、氟化物0.6mg/L。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21.4%。
4.2河流水质污染程度沿程变化趋势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该河流水质污染的沿程变化情况,根据各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绘制河流污染程度变化趋势图(图3)。5分析结果通过对该河流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浓度、综合污染指数及污染分担率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对河流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程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得出:该河流14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率为71.4%,轻度污染率21.4%,中度污染率7.2%。
其中水质类别最高的指标决定该断面的水质类别。为能够说清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变化趋势,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科学和准确,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全面、有效地分析与评价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对河流主要污染的污染分担率计算,影响河流的4项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分别为COD15.4%、氟化物11.8%、氨氮8.86%、总磷7.88%,其它17项指标污染分担率共占56.1%。3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与评价3.1水质类别评价3.1.1评价方法水质类别是对地表水水质的定性评价进行分级,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参与评价的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1某河流水质监测概况1.1监测断面设置根据河流的特征共设置监测断面14个,其中河流的南源及干流设置7个断面,北源3个断面,西源2个断面,南源支流2个断面。河流平均综合指数为0.26,整体评价该河流水质良好。Cio:I项污染物的的评价标准值。污染最轻的断面为5号断面,综合污染指数0.15。
其次为4号断面,综合污染指数0.37。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污染,水质,分析。
对各河段或支流评价显示,河流南源河段水质状况为良好,南源支流河段水质状况为良好,干流河段水质状况为优,北源河段水质状况为良好,西源河段水质状况良好。6结语通过对该河流的监测数据从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及分担指数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对其水质污染状况得出了比较科学、客观评价结论,从而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地表水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3.2.1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计算法:污染物污染分指数:Pij=Cij/Cio(式中:PJ:j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氟化物,其余指标均未出现超标情况。
根据上述污染特征,环保主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从这4项主要污染物着手,根据它们的污染分担率来分析其分别对河流的贡献值。4河流污染状况时空变化规律分析4.1主要污染物逐月变化规律通过对该河流2019年全年12次的水质监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以氨氮浓度的逐月变化情况为例,绘制全年浓度变化曲线图(图2)。1.2监测频率与监测项目监测断面每月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12次。
从图3可以看出,水质污染相对较重的断面出现在南源支流段、至干流河段指数下降并趋于平稳。由此可见,氨氮、COD、总磷、氟化物是防制或治理该河流水质的主要考虑污染指标
)3.3.2污染分担率评价结果经对该河流全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所监测的21项污染指标中除氨氮、COD、总磷、氟化物有超地表水Ⅲ类标准外,其余17项指标均无超标现象,从而所以可以得出:该河流的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COD、总磷、氟化物。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24项,以及流量和电导率。
相关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地表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所占比例较高,流经城镇的一些河段由于受到有机物的污染,黑臭水体较多,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的数量依然不少。河流干流段水质为优,南源及支流、北源、西源水质良好。
符合Ⅰ~Ⅱ类水质可评价为优,Ⅲ类水质可评价为良好,Ⅳ类水质评价为轻度污染,Ⅴ类水质评价为中度污染,劣于Ⅴ类水质评价为重度污染。Pij:j断面I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氟化物,污染分担率分别为9.0%、15.6%、8.0%、12.0%。所以,对该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时,仅对氨氮、COD、总磷、氟化物4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即可。
从图3可以看出,水质污染相对较重的断面出现在南源支流段、至干流河段指数下降并趋于平稳。3.2.1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计算法:污染物污染分指数:Pij=Cij/Cio(式中:PJ:j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节能与环保.2020,(10)》,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次为4号断面,综合污染指数0.37。
经对河流主要污染的污染分担率计算,影响河流的4项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分别为COD15.4%、氟化物11.8%、氨氮8.86%、总磷7.88%,其它17项指标污染分担率共占56.1%。Cij:j断面I项污染物的年平均值。